中国混动车创新技术专利百花齐放

混动车市场传来一系列重要新闻,这些新闻动态不仅揭示了混动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还凸显了中国品牌在全球混动技术竞赛中的卓越创新成果。

首先,在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上,混动技术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中国车企纷纷展示了一系列全球领先的混动技术成果,其中不乏令人瞩目的创新。在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上,奇瑞汽车正式发布了新一代鲲鹏天擎混动专用发动机,该发动机的热效率达到48%,并搭载于风云A9车型上。在亏电状态下,该车型的油耗仅为3.65升/百公里,而综合续航能力更是突破了2000公里,刷新了行业对混动技术经济性的认知。奇瑞汽车强调,这一热效率是实际应用中更具参考价值的“有效热效率”,标志着奇瑞在热力学优化领域的重大突破。与此同时,浩思动力展示了BHE15TDEB发动机,该发动机通过“驭风火龙卷”燃烧系统和350bar高压直喷技术,实现了46.5%的热效率,并且其Gemini增程器体积较传统设计缩小了40%。极氪汽车也不甘落后,推出了2.0T超级电混发动机,其功率高达205千瓦,亏电状态下的油耗比同级别车型低5%~10%。这些技术的重大突破,不仅彰显了中国品牌在混动领域的强大研发实力,还成功超越了部分国际巨头,如丰田的Dynamic Force发动机,其热效率仅为41%。

其次,根据奇瑞集团发布的数据,2025年一季度,奇瑞汽车的销量达到了62万辆,创下了季度销量的历史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尤为显著,同比增长了171.8%,是行业平均水平的三倍。奇瑞发布了《全球混动技术标准宣言》,以推动技术开源共享。其第三代混动系统——鲲鹏超性能电混C-DM,实现了综合续航1400+公里,百公里加速仅需4.26秒。此外,在电量不足的情况下,该系统的油耗依然保持在极低的5.2升/百公里水平。奇瑞还计划在2023—2024年将此技术搭载于20款以上车型,并加速布局固态电池和6C超充技术。

在欧洲市场,比亚迪汽车凭借其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PHEV)取得了销量冠军的佳绩,其调整后的欧洲制造策略为“纯电+插混”双轨并行。最新数据显示,比亚迪在欧洲市场的表现尤为亮眼,特别是在英国、法国、西班牙和德国等核心国家,其销量均成功超越了强劲的竞争对手特斯拉。供应链分析显示,欧盟减排政策促使车企加速混动布局,比亚迪Seal U DMi等车型成为市场的热门选择。

在高端市场,增程式混动车型如理想L系列、AITO M9等,凭借出色的平顺性、极低的噪音以及普遍超过200公里的长纯电续航能力,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青睐,占据了30万元以上新能源市场的主导地位。成本优势也推动了零跑、启源等品牌加速布局这一领域。

沃尔沃汽车发布了其SMA超级混动架构,并推出了首款车型XC70,该车型以其豪华D级SUV的定位和40万至60万的价格区间备受关注。XC70搭载了先进的动力系统,包括3.2升自然进气直列六缸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175kW,峰值扭矩320N·m,与6挡Geartronic手自一体变速箱匹配,提供卓越的加速性能和高速驾驶体验。此外,XC70的纯电续航能力超过200公里,综合续航能力达到1200公里,并支持高速NPA智驾功能,计划于9月上市。这一举措瞄准了传统豪华品牌在混动领域的产品空缺。

国际市场上,中国品牌在欧洲混动及燃油车领域展现强劲势头,2025年第一季度,非电动车型销量占比攀升至70%。比亚迪计划在匈牙利、土耳其等国建厂生产插混车型,同时,上汽MG3 Hybrid+等混合动力车型受政策推动,迅速占领市场。

根据最新研究,预计到2025年,中国混动车销量将突破450万辆,其中PHEV车型的市场占比有望达到70%。这一趋势与全球市场的发展相一致,据ResearchInChina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PHEV和REEV车型的销量预计将超过600万辆。技术演进将聚焦于多挡DHT、固态电池及智能控制技术,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混合动力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预计到2030年,中国混合动力汽车市场规模将超过4万亿元。此外,2024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9167亿元,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占比约70%,显示出该领域强劲的增长势头。政策端的双积分制度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将进一步推动混动技术的普及。混动市场正迎来技术革新浪潮、政策调整期以及消费需求的多元化转变,在此背景下,中国品牌凭借卓越的创新能力和全球化战略视野,正稳步实现从“跟随者”到“标准制定者”的角色跃升。未来,混动技术路线的分化与高端化竞争可能会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