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市场迎来技术革新与政策利好,车企重金押注未来
一、市场动态:燃油车销量承压,新能源持续挤压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5年前4个月,国内燃油车市场持续萎缩,传统燃油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18.5%,而新能源汽车销量则同比激增48.3%,占新车销量比重升至42.7%,显示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强劲增长势头。尽管整体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千万辆大关,但燃油车市场份额进一步被新能源车型蚕食。数据显示,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主流新能源乘用车的价格区间已逐渐与燃油车持平甚至有所超越。例如,比亚迪宋PLUS EV的售价从14.98万元起,表明15万-20万元价格带正成为新能源车的主战场。
与此同时,油价下跌引发市场对燃油车“逆袭”的讨论。但分析指出,即便92号汽油价格降至7元/L以下,燃油车的每公里成本仍显著高于新能源车型(如增程式SUV每公里电费仅0.2元),除非油价跌至2元/L,否则燃油车的经济性劣势难以扭转。
二、政策风向:工信部新规倒逼燃油车技术升级
根据工信部最新公布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征求意见稿,从2026年1月1日起,1.09吨至2.51吨之间的车型,即常见的1.4吨级家用车,其百公里油耗需控制在3.3升以内,这比现行标准下降超过50%。此举旨在通过严苛的能效标准推动燃油车技术革新,而非直接淘汰燃油车。专家认为,政策将加速混动技术、轻量化材料及高效发动机的研发,例如长安汽车推出的500Bar超高压直喷新蓝鲸发动机,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实现了百公里油耗仅3.3L,以及一箱油续航超过1000公里的惊人表现。
三、车企战略:头部品牌加码燃油车技术研发
面对新能源与燃油车的“五五分”市场格局,多家自主车企宣布重金押注燃油车赛道:
长安汽车:全面搭载500Bar新蓝鲸发动机,动力提升42.86%,第三代逸动等车型售价下探至5万元区间,主打高性价比。吉利汽车:成立中国星事业部,整合燃油车资源,并将纯电技术反哺燃油车升级。长城汽车:推出“泛内燃机战略”,研发Hi4混动系统,兼顾燃油与电动化需求。
车企普遍认为,未来10~15年燃油车仍将占据重要市场份额,尤其在高寒地区、长途出行等场景具备不可替代性。
四、技术突破:燃油车迈向高效节能新时代
技术升级成为燃油车突围的关键:
发动机效率:奇瑞阿图纳发动机热效率达43.5%,长安新蓝鲸发动机实现洁净排放并兼容国7标准。混动系统:丰田、本田等品牌的混动车型油耗已降至4.5—5L/百公里,为政策达标提供技术路径。轻量化与空气动力学:碳纤维、铝合金材料应用及风阻优化进一步降低能耗。
五、未来展望:双赛道并行成主流趋势
业内专家指出,燃油车与新能源将长期共存,差异化满足用户需求:
借助政策推动的技术革新,专注于长途出行需求、充电设施欠缺地区及机械性能追求者的市场。新能源车凭借智能化优势、低廉的使用成本以及政策的扶持,不断渗透至城市日常通勤领域。
随着新规定的实施及汽车企业技术研发投入的增加,燃油车市场有望迎来‘高效节能’的新发展阶段,消费者则将成为这场技术竞赛的最终受益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