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混动汽车产业加速领跑全球:技术迭代、市场爆发与生态重构
一、技术突破:国产混动进入“AI+全域高效”时代
随着智能化与高效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混动技术正成为推动全球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奇瑞汽车于4月发布的鲲鹏DHT 3.0混动系统,首次引入AI实时路况预测技术,结合高精地图与交通数据,实现动力模式动态优化,高速工况油耗低至4.0L/100km。其新一代混动发动机热效率突破48%,成为全球最高水平,搭载该技术的风云A8实测油耗仅为2.68L/100km,续航超2000公里。
比亚迪于5月隆重发布了其第五代DM技术,该技术亮点之一是搭载了固态电池的预研车型,使得纯电续航里程一举突破250公里大关。此外,比亚迪还通过开源专利授权的方式,积极促进行业内技术的共享与进步,助力整个汽车行业能耗降低了15%。此外,吉利汽车宣布完成对极氪的全资收购,计划整合双方技术资源,加速混动平台研发效率提升30%。
二、市场格局:自主品牌占据主导,全球出口成新增长极
2025年一季度,中国混动车型销量同比增长68%,市场份额达到47%以上。比亚迪以48%的增量领跑,其秦L DM-i凭借2.9L/100km的超低油耗与8.98万元的实际购车成本,持续挤压合资品牌生存空间。奇瑞、吉利等品牌通过 “技术出海”战略加速全球化布局,尽管2023年第一季度欧洲市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销量同比下降13%,但东南亚及中东地区对混动皮卡需求旺盛,长城炮混动版海外溢价达30%。
国际车企亦加速本土化应对。沃尔沃汽车近日推出了基于SMA超级混动架构的全新车型XC70,该车型预计将于2025年9月正式上市,其纯电续航能力超过200公里。XC70作为SMA架构下的首款长续航超级混动SUV,不仅在设计上融合了沃尔沃家族的经典元素与现代极简风格,还预计售价在40至50万元人民币之间。
三、政策与生态:双积分加码,产业链协同升级
政策层面,国家延续了对符合条件的插电式混动车型的购置税减免政策,该政策自2023年1月1日起实施,旨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例如,上海等地为购买插电混动车型的消费者提供最高1.5万元的置换补贴,但需注意的是,个别地区如上海对插电混动和增程式混动车型不再享受新能源车待遇,不仅不减免购置税,而且也上不了绿牌。欧盟虽放宽碳排放考核周期,但硬性电动化指标仍对中国车企构成挑战,倒逼技术迭代加速。
产业链协同效应显著增强。宁德时代推出的混动专用电池,能量密度高达350Wh/L,循环寿命超过8000次。而赣锋锂业则通过固态电池技术,成功提升了锂资源的利用率,达到了40%。理想汽车开源车机系统“星环OS”,推动行业智能化标准共建。
2025年被视为混动技术“分水岭”:
技术路线:串并联DHT架构占比将升至65%,增程式(REEV)份额突破28%,48V轻混退出主流;
创新生态:比亚迪推出新磷酸铁锂电池,预计用户购车成本可降低30%。车网互动(V2G)技术则让车辆化身移动电站,单年可创收1500元;
全球标准:奇瑞联合清华大学发布混动技术开源计划,推动中国方案成为国际共识。
从“技术跟随”到“全球领跑”,中国混动汽车正凭借智能化、高效化及生态化的理念,深刻重塑着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随着固态电池、氢电混动等前沿技术落地,中国车企有望在2030年前实现“混动技术外溢”,赋能飞行汽车、工程机械等新领域,书写全球交通能源变革的“中国叙事”。